B-17轰炸机的轰炸手埃尔默·“本尼”·本迪纳(Elmer“Benny”Bendiner)在他的战时后记《堡垒的陷落》(The Fall of Fortresses)中写道:“‘通德拉约’号在空中被撞得粉碎……爬升、俯冲,以疯狂的舞蹈动作做出螺旋形图案,目的是扰乱从四面八方逼近的战斗机。”
那是1943年7月30日,第379轰炸大队的主要目标是位于德国中部城镇卡塞尔的纳粹航空发动机商店。
当然,B-17的轰炸任务并不轻松。当时的航空技术进步使B-17能够在大约35000英尺的高度飞行,航程可达2800英里,同时还能携带一枚巨大的炸弹,外加10挺0.50口径的机枪。
然而,这架轰炸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50英里每小时,这使得机组人员在时速400英里的梅塞施密特和福克-沃尔夫-190轰炸机群中飞行时非常脆弱。更重要的是,直到1944年P-51野马在欧洲的常规执行,b -17才会定期陪同战斗机护航。
1943年,由于伤亡率徘徊在30%左右,作为一名B-17机组人员,在强制执行的25次任务中幸存下来——这架飞机被不祥地称为“飞行棺材”——往往取决于运气。卡塞尔突袭也不例外。
Tondelayo和它的机组人员几乎经常受到德国空军战斗机的攻击,messserschmitt和focke - wulf -190在轰炸机的飞行路线上从一个站点跳跃到另一个站点加油——在看不到盟军战斗机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做到。
从空中,德国战斗机用20毫米的爆炸炮弹扫射通德拉约号。从下面,高射炮对着飞行中的棺材噼里啪啦地射击。
“毫无疑问,我在战斗中活得很好。这不是我们在父辈痛苦的故事中读到的那种无聊和害虫的战争。这是一种狂乱,我翻来覆去,汗流浃背,但无法停止,因为,可耻的是,我的内脏喜欢我的头脑讨厌的东西,”本迪纳在谈到不断接近死亡时写道。“我在列队准备战斗的堡垒中欢欣鼓舞。我承认这是对理智的背叛,因为我见过死人被水管从塔楼里冲出来。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对战争有一个理智的看法,他必须问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
在整个战争期间,B-17机组人员已经习惯了相邻轰炸机被击中并冲向地面的频繁场景。对通德拉约号上的人来说,7月30日似乎又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但在那次突袭中,通德拉约号幸运地遭遇了捷克战俘的破坏。
在失去了轰炸机的两名腰炮手后,通德拉约号机组人员在成功返回英国后,在轰炸机的油箱中发现了11枚未爆炸的20毫米炮弹。本迪纳回忆说,这样放置炸药通常会导致机上所有人死亡,除非出现“高度个人奇迹”。
在检查炮弹的构造时,制械师没有发现爆炸物。相反,这些弹药“干净得像口哨一样,而且无害,”本迪纳写道。然而,有一个壳并不是完全空的。
他指出,盒子里有一张用捷克语写的“精心卷起来的纸”。
“这是我们现在能为你做的一切,”留言写道。
最终,Tondelayo家族的运气将耗尽。她现在坐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某处,是牺牲和破坏的遗迹。
与此同时,本德纳退役时获得了一枚杰出飞行十字勋章、一枚带有三片橡树叶簇的空军奖章和一枚紫心勋章。战后,他写了很多书,还为《时尚先生》(Esquire)当过记者。
Elmer Bendiner于2001年9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