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投资5亿元成立食品公司,推动咖啡企业跨界发展饮品+食品业务

   日期:2024-08-09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浏览:7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蓝鲸财经记者 张静伦

  近日,蓝鲸财经记者注意到,瑞幸咖啡食品(厦门)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食品生产、饮料生产、茶叶制品生产、农产品初加工服务、包装材料及制品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等。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瑞幸供应链管理(厦门)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实际上,这并非瑞幸近些年首次成立食品生产加工相关公司。天眼查APP显示,目前存续的还有瑞幸咖啡食品(青岛)有限公司、瑞幸咖啡食品(江苏)有限公司、瑞幸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瑞幸咖啡食品(南京)有限公司。前两者由瑞幸咖啡烘焙(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两者由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两家控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瑞幸咖啡创始人郭谨一。

  消息一出,引来行业内外的猜测:瑞幸咖啡为何要加强食品领域的布局?不过,目前瑞幸并未对外透露更多的业务规划。

  “瑞幸不仅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也成为一个巨大的IP形象,向咖啡系列产品的店外业务延伸,我认为相当合理。就像一些线下品牌向线上发展,食品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一样,非常自然。”管理顾问和投资人陈小龙称。

  站在产品角度,从目前的咖啡市场来看,品牌仅靠单一的咖啡产品,消费者消费客单量有限,因此企业需要丰富收益来源,提升坪效。而瑞幸咖啡也不例外,这也是之前瑞幸咖啡布局轻食、新茶饮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咖啡店的店员告诉蓝鲸财经记者,食品和咖啡的搭配能帮助门店获取更大的利润。现在多数消费者走进咖啡馆的需求并非单一的品尝咖啡,还希望能有食品作为补充。

  陈小龙对蓝鲸财经记者称,咖啡业务在中国虽还在持续增长,但是,同时增长的业务还有“咖啡伴侣”,这里讲的伴侣,可不再是糖或奶精,而是和咖啡相伴相生的烘焙食品和其它小食品,这个是消费者强劲的消费需求。

  纵观当下的饮品市场,“饮品+食品”的捆绑已成为当下消费群体的标配,像茶饮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先后入局了烘焙、零食领域。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也倒逼部分咖啡企业开始加快产品线拓展,顺势而为。

  此外,蓝鲸财经记者还注意到,瑞幸咖啡食品(厦门)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夏伟,同时也担任其全资控股股东瑞幸供应链管理(厦门)有限公司的法人,不知有何深意。

  不过,随着瑞幸成为国内首家万店规模的连锁咖啡品牌,并在财年收入首次超越星巴克,布局供应链的举措并不在市场意料之外。

  今年1月,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16.25亿美元减至12.25亿美元,减少约25%。对此,瑞幸方面表示,本次减少注册资本总金额4亿美元,未来将用于供应链能力建设及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进一步构建瑞幸咖啡全球高品质供应链,推动国际化进程。

  事实上,并非只有瑞幸咖啡加码供应链。随着国内咖啡市场新一轮开店大战,市场竞争也快速加剧,几家巨头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品牌和门店,转向更深层面。例如去年,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已在江苏昆山落成投产,库迪咖啡华东供应链基地落户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曾表示,新茶饮品牌自建供应链体系,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新茶饮品牌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价格的竞争,更是供应链效率的竞争。自建供应链是一种必要的选择,也是巩固自身的护城河。”

  咖啡行业亦是如此。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现磨咖啡产业链主要涉及上游咖啡豆的生产及加工、中游咖啡熟豆的交易及供应、下游现磨咖啡的制作及售卖。对于能够深入产业链上游的头部咖啡品牌来说,规模效应为其带来的原料及产品议价能力,能够使其在上游实现咖啡豆产地直采、在下游实现产品价格优势,从而贯穿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实现全产业链的深度布局。

  在与咖啡行业较为接近的新茶饮行业中,品牌自建供应链工厂的案例不在少数,如蜜雪冰城、甜啦啦,这也使得它们能够让定价低于同行。蜜雪冰城招股书显示,自主制造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和稳定可控的产品品质是公司践行“高质平价”产品理念的重要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决定了产品的性价比和质量把控,最终会影响企业规模。如果企业不能在这个环节加码和布局,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其他品牌的炮灰。

  从比拼门店数量、开店速度到比拼价格,中国的咖啡行业,在未来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持续狂飙。没有哪一家品牌能吞下整个市场,但不往前进,就只能是被淘汰和遗忘的命运。

 
打赏
 
更多>同类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